首页 > 我就刷个视频,怎么古人都破防了 > 第122章 阁以文传,一序千年!

我的书架

第122章 阁以文传,一序千年!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22章 阁以文传,一序千年!
阎伯屿在滕王阁大宴宾客,就是为了想向大家展示女婿吴子章的才学。
他让吴子章事先做好了序文,在宴会进行时当做即兴所作。
所以当他拿出纸笔让众人作序时,众人皆知晓其用意,纷纷婉拒。
只有王勃不知内情,接了纸笔。
阎伯屿很是不高兴,这世上怎会有如此不通人情世故之人!
他便借口说更衣走开了。
然而他也好奇王勃到底写了些什么,毕竟王勃早就声名在外。
于是他派随从暗中观察王勃写了什么,并要他们随时报告。
如果王勃写的不好,他的女婿还是能借王勃之手为自己扬名。
毕竟如果女婿的才能在王勃之上,那岂不是更能彰显女婿的文采斐然?
而如果王勃写的是一篇佳作,他们也好早做准备。
随从最先报上来的就是开篇的两句。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他觉得毫无新意。
随后是“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他沉吟不语,感觉此子好像有点东西。
而当他听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两句时。
他不得不叹服,这实在是一篇佳作。
他的女婿提前所作的序文,在顷刻间便被《滕王阁序》秒成了渣渣。
这下他们啥都不用准备了,他的女婿也不用下场写序了!
都写成这样了,谁还能比得过王勃?
王勃写完《滕王阁序》之后,又写下了序诗,呈给他之后便匆匆告辞。
他连忙打开序诗,想看看到底写了些什么。
却发现最后一句诗空了一个字。
“???”
阎伯屿头上缓缓打出一个问号。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_自流。”
“这空处是何意?”
旁边的文人看了之后,纷纷发表自己的高见。
“依我看,是“水”字。”
“长江之水,奔流不息。”
“有生生不息之意。”
另一人接着说道:
“不不,应该是“独”字。”
“阁中无帝子,长江独自流。”
“有孤独萧瑟之意。”
阎伯屿听着众人的话却是摇了摇头。
“你们说的都不对。这必定不是王勃的原意!”
“来人,快马去追回王勃,请他补全此诗!”
吴子章此时开口道:
“岳父不急,咱们耐心等待天幕即可!”
阎伯屿却依旧坚持派人将王勃寻回。
“万一天幕没有出现最后的序诗呢?咱们岂不是会错过一段佳作?”
“而且现在天幕曝光了后世推崇这篇《滕王阁序》,他的才华流传后世!”
“我相信他日后必能平步青云。”
“现在有意结交,对咱们来说并不是坏事!”
......
导游接着说道:
“就连咱们星爷的名字,都是出自《滕王阁序》中的“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哟~”
游客发出一阵叫好声。
王勃不好意思的摸了摸头。
“嘿嘿......谬赞谬赞!”
“我当时就是路过此地,蹭了顿饭!”
“酒足饭饱随便写了几句而已,也没有你们后人说的那么厉害啦!”
突然,导游一副西子捧心状,心情美得似乎要冒出泡泡,对王勃开始极力夸赞。
“是王勃,让汉字有了最华美的组合。”
“更是王勃,让华夏后人永远记住了南昌的滕王阁!”
一个小孩的声音传入王勃耳中。
“爸爸!您说王勃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呀?”
小孩爸爸笑着说道:
“王勃呀,他是“初唐四杰”之首呢,是初唐时期最耀眼的天才少年!”
“临时参加了一场盛宴,突然灵光乍现,便有了这篇千古文章!”
“可以说,滕王阁因《滕王阁序》而闻名。”
“阁以文传,一序千年!”
此时,天幕中出现了《滕王阁序》的全文。
......
“原来如此!”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空者,空也。”
“王勃并未空字,因为这里本身就是“空”字!”
“妙哉!”
“不愧为当今奇才!”
阎伯屿注意到了《滕王阁序》最后的诗作,毫不吝惜自己的夸赞。
他又对随从补了一句。
“务必追到王勃,请他来滕王阁一叙。”
......
“好!”
“王勃,真乃罕世之才!”
唐高宗李治连连称赞。
先前看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时,他就拍案叫绝。
《滕王阁序》乃千古绝唱,王勃乃真天才!
而王勃在做了一篇长文之后,竟然还能做出来一首好诗!
李治又接着说道:
“朕当年因为那篇《檄英王鸡文》,将他驱逐,是朕错了!”
“不知王勃此时身在何处啊?”
身旁的太监犹豫开口:
“王勃因窝藏官奴,又将其杀死,犯下死罪。”
“遇大赦后入狱,现已出狱一年多。”
“而且朝廷宣布恢复他的旧职,他没有接受。”
李治“哦”了一下,想起来有这回事了。
“既如此,便再召一次吧!”
“此等才华之人,不入仕实在可惜!”
“朕记得其父被连累,被贬为交趾县令。”
“他的父亲也一同官复原职吧!”
......
“!!!”
“功底深厚啊!”
“怪不得称之为千古第一骈文啊!”
看到全文的曹操一下子呆住了!
......
小孩的声音继续响起。
“那王勃和李白相比,谁更厉害呀?”
小孩爸爸朗声大笑:
“李白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
“若不是王勃英年早逝,27岁时,自交趾探望父亲返程途中溺水而亡。”
“那另外的“半个盛唐”,兴许就在王勃嘴里。”
“相信即使再过悠悠千载,还是会有无数后人前来此地追思。”
“这位天才少年的惊天即兴之作!”
“斯人已逝,但其文永不灭啊!”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