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场从秘书开始 > 第200章 市长震怒

我的书架

第200章 市长震怒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二天早上,张俊送刘玉婕回市区,他正好也要去市里索要资金。
到了省人民医院门口。
医院车水马龙,吴强开着车子,在门口排队。
刘玉婕看到这情况,说道:“我就在这里下车吧,走几步路就到了。”
张俊点了点头。
刘玉婕张嘴欲言,似乎有很多话要说,但终究没说出口,推开门下了车,往单位走去。
张俊的目光,从妻子窈窕高挑的背影上收回来,吩咐吴强:“小吴,去市政府。”
吴强答应了一声,开车前往。
到了市政府,张俊前来面见徐沛生。
之前市委常委会议召开后,张俊就打电话给徐沛生,想在方便的时候晋见,以当面表示感激之情。
徐沛生不遗余力,推举张俊上位,当然也想和他见见面,聊聊天。
官场就像一盘围棋。
每个人都在其中博弈。
谁掌握的棋子越多,占领的地盘越大,谁就能稳操胜券。
对上级官员来说,辖区的下级官员归到自己阵营的越多,他的权力就越大。
县委书记、县长、区委书记、区长,这些一、二把手,现在都是省管干部。
省管干部的使用、任命权在省委组织部。
所以,像徐沛生这个级别,所能掌控的层级,最高也就到副县级。
省城是个大城市,下辖6个行政区、3个县、还有两个国家级开发区。
徐沛生要尽量多的抓住这些区县的管理权,就要多安排自己人上位。
以前马红旗在省里工作的时候,徐沛生和他走得比较近。
因为徐沛生知道,马红旗在京里有人脉,有来头。
谁都想抱大腿,以谋求更大的进步。
马红旗现在到了中组部,一样是大腿,值得一抱。
徐沛生下一步的晋升,正需要中组部的人脉和圈子。
他正想方设法的要打通和马红旗的关系网。
而张俊就是徐沛生和马红旗之间的联系纽带。
除了结交马红旗之外,张俊本身也是一棵好苗子,值得培养。
所以说,常委会上的每一场争夺、布局,都是领导经过深思熟虑后做的决定。
没有一个人的升迁是随便得来的。
张俊坐的车,有市委市政府大院的通行证,直接开进院子,在行政楼台阶前停下来。
他下了车,拾阶而上,径直来找徐沛生。
徐沛生刚刚上班,就看到张俊到来,不由得微微点头。
张俊能掐着领导上班时间前来,而且是从易平县赶过来的,可见他一大早就起床往这边赶了。
这也足见张俊用心良苦。
下属做的每一件事,每个细节,领导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很多时候,领导不说,并不代表他不知道,只是默默的在观察你的行为举止。
同样是工作,有的人能得到领导赏识和提拔,就是在细节上下足了苦功夫。
“徐市长好。张俊前来报到!”张俊弯着腰,和徐沛生握手。
“张俊同志,坐。”徐沛生心情很好,请张俊坐下,说道,“你的任命文件,还要过几天才能下达。”
张俊恭谨的坐着,双手很自然的放在腿上,说道:
“好的。我就是特意来感谢徐市长的,市委常委会议上的事情,我都听说了,多亏了徐市长力挺我,我才能升任常务副县长。”
徐沛生很喜欢张俊的这种态度,不卑不亢,彬彬有礼,该说的说了,不该说的也不用表达,而且张俊是空手来的,并没有带什么俗套的礼物。
像这种升迁,谋求的是精诚合作,而不是那点钱财礼品。
张俊如果拿着一包钱来,徐沛生反倒要轻视了他。
双方时间都很宝贵,寒暄过后,张俊谈到了工作。
张俊把河谷村茶农创业的事情说了一遍,然后说道:
“徐市长,这是一件大好事,可以解决60户农民,几百人的生计问题,对我县扶贫攻坚战取得阶段性的胜利,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徐沛生微一沉吟,说道:“据我所知,这个项目省里已经通过,而且给你们县里划拨了专项扶助资金。项目上马了吗?做得怎么样?”
张俊拿出相关的材料来,双手持着,递了过去,说道:“徐市长,这是茶林项目的相关材料,我都带了过来,请过目。”
徐沛生接过来,问道:“怎么回事?出什么问题了吗?”
张俊沉着的说道:
“省里拨付了90万元专项扶助款,结果到河谷村,只剩下40万元。村支书又擅自扣留挪用了一半以上的资金,分到茶农手里时,每户只有300元。”
徐沛生一脸的震惊,翻看着材料,没有说话。
张俊一边察看对方的脸色,一边继续说道:
“徐市长,我调查过,每棵4年生茶树苗,市场上的批发价格是12元,300块钱,只能购买25棵茶树苗。这点茶树就算种了下去,又够干点什么呢?所以这个项目一直没有上马。”
徐沛生合上材料,用力一拍,沉着脸道:

“90万专项扶助款,分配到每户茶农手里,应该有1500元!每户可以采购125株4年生茶树苗!现在直接少了100棵,茶农当然不干了!”
张俊点头道:“是的,徐书记。河谷村挪用的那笔资金,我已经责令村里立马归还!我今天来,就是想追索其他50万元款项的下落。”
省里的专项资金,是先拨付到市里相关部门,再到县里。
这中间要经过好几次手续。
每经过一个部门,都有可能被截留一部分资金。
因为涉及到省市相关部门,所以张俊必须请求徐沛生的协助。
世上之事,怕就怕认真二字。
只要领导重视,认真追查起来,很容易就能查明这笔钱的去向。
每个部门,或许截留的钱数都不多,也就十几万。
但经过几个部门之后,这笔专款,到达茶农手里,已经所剩无几!
徐沛生能坐上市长的宝座,也是从基层干起来的。
他对这里面的猫腻,比张俊更清楚。
“我问问情况!”徐沛生拿起桌面上的电话,拨打出去。
电话很快就接通了。
“罗长久同志,我是徐沛生!有这么一个事情,你立马查证,向我汇报。易平县城关镇河谷村,有一个茶农扶贫创业项目,省里拨付到市里的专款是多少?我给你五分钟时间!我等你电话!”
徐沛生说完,便哐啷一声,挂断电话。
他要先知道,省里到市里这个环节有没有差错。
然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查证。

sitemap